【天天时快讯】【云品节气】2月4日,匆匆马上又逢春
“阳和起蛰,品物皆春”
立春已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资料图)
带着天地之间的五行之气
滚滚向前
奔赴一场春暖花开的盛事
立春
二十四节气之首
干支纪元,以立春为岁首
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
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
《说文解字》解释“春”,原本是个动词,为“推也。从草从日,草春时生也”,就是草感受到太阳的召唤,应时而动,推开大地,生长出来的意思。《尚书·大传》说:“春,出也,万物之出也。”立的本义,是人站在大地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建始”,区别于一般的“开始”,有竖立起来、让人看见的意思。
一过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由此开始在传统观念中新岁开启立春有吉祥的涵义今年农历有384天不仅是闰二月,还是双立春从2023年1月22日到2024年2月10日农历癸卯年包含了两个立春节气即正月十四(2023年2月4日)和腊月二十五(2024年2月4日)民间称这种现象为“一年两头春”也称“双春年”这也意味着下一个年份没有立春是一个“无春年”值得一提的是癸卯年、闰二月、双春年同时出现堪称“千年等一回”的奇观下次遇到同样的年份还要再等上1260年直到3283年才会出现!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复苏“春,蠢也,动而生也”在古人眼中立春的标志性物候有三立春三候SPRING一候 · 东风解冻但这只是开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消融三尺之冰,也并非一日之暖,所以古人希望立春最好是晴天,“立春晴明又和暖,农人鼓腹首翘天”。
二候 · 蛰虫始振冬眠的动物醒了或半懵半醒,可以打个哈欠伸个懒腰了。
三候 · 鱼陟负冰鱼儿在水中游动、吸氧、觅食,但水面上还有尚未融化的碎冰碴儿,所以人在岸上观,鱼就像是背着冰块在游泳。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更被视为一年农事的开始许多节俗都带有鲜明的农耕色彩如迎春、鞭春、咬春等先民们以此来庆祝春天到来劝励农耕,祈求丰收人勤春来早春天里,人们都来了精气神开启新一年的奋斗种下新一年的希望将追梦的足迹印满欣欣向荣的云南立春习俗一二三START OF SPRING迎春早在周代就有。据《礼记·月令》记载:“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汉书·郊祀志》也记载:“迎春于东郊,祭青帝、勾芒,百官衣皆青。郡国县官,下至令史,服青帻。”
明清以后,各地“迎春”之礼演变为“报春”之俗:一报“风调雨顺”,二报“五谷丰登”,三报“国泰民安”。
立春后,人们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戴春幡、贴春条“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立春之际,人们开展多姿多彩的迎春活动,如戴春幡、送春帖、贴春条等。
春幡又叫“春胜”“幡胜”,是用绢、纸、布制成的青色小旗,立春日戴在头上,以示迎春。后春幡除小旗外,增加了鸡、燕、蝴蝶、花朵等造型,颜色也由单一青色变为五颜六色。古人还有在门上贴“宜春帖”的习俗,又叫“宜春”,即写着祝颂新春词语的长方形纸片,后发展为春联,表达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戴春幡和贴宜春帖的风俗,在南北朝时就已经盛行。鞭春立春日的一项重要习俗是鞭春。所谓鞭春,就是将泥塑或纸糊的春牛以杖击碎,象征春耕开始,催牛耕地,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传播更广。每到立春前夕,老百姓将造好的土牛、芒神迎到人群聚集的场所。次日一大早,一长者用五色丝编织的“春杖”(即鞭子)依次击打土牛三下,称为“打春”,寓意让春牛勤于耕种,换来丰收。土牛打碎后,众人一拥而上争抢碎土,谓之“抢春”。据说抢得牛头土,大吉大利;抢得牛身土,养蚕兴旺;抢得牛角上的土,庄稼丰收。
除鞭春外,还有分散式的报春活动,即敲锣打鼓唱着迎春赞词,挨家挨户地送春牛图。春牛图是年画的一种,通常童男装扮成的芒神和芒神身边的耕牛。在报春时赠送给农户的红纸印制的春牛图(春贴子)上,除了二十四节气,一般还有农民牵牛耕地的图案。咬春在立春这天咬食春盘、春饼、萝卜等,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明《酌中志》也曾记载:“立春之时,无贵贱嚼萝卜,曰‘咬春’。”宋《岁时广记》引唐《四时宝镜》云:“立春日食萝菔、春饼、生菜,号春盘。”据传春盘源自汉魏的“五辛盘”,即在盘中盛上五种带有辛辣味的蔬菜,作为凉菜食用。李时珍《本草纲目》解释说:“五辛菜,乃元日、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食之有调节气血、发散邪气的作用。春饼是用面粉烙制的薄饼,常裹卷萝卜细丝和其他辛味蔬菜共食。清代《燕京岁时记》云:“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制图:慈曾琪
推荐阅读
●【云品节气】1月5日,东风吹雨小寒生
●【云品节气】12月22日,冬至雪初晴
●【云品节气】12月7日,节气今朝逢大雪
●【云品节气】11月22日,莫怪虹无影,如今小雪时
●【云品节气】11月7日,今朝恰立冬